“一周時間!一周時間將探測距離再提高20%!這‘硬骨頭’只有交給你們,也只能交給你們!”7月10日,中國某研究院武器裝備副總設計師風塵仆仆趕到國防科大,他負責的某型武器裝備定型在即,8月份將做外場試驗...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研究員李東升、系統工程學院教授呂欣兩名學者入選。
我校前沿交叉學科學院學員一隊博士研究生韋可為第一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Acoustic phonon recycling for photocarrier generation in graphene-...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定位系統全面建成,我國正式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在北斗問天的艱苦征程中,國防科技大學作為技術創新的引領者和系統建設的主力軍,將論文寫在了北斗建設事業中,樹立了院校...
25年來,國防科大北斗團隊不斷攻堅克難,開啟了逐夢星空、筑夢太空的偉大征程。自1995年團隊組建以來,完整經歷了北斗一號、二號、三號系統建設全過程,先后突破了以“快速捕獲與信號接收、衛星抗干擾、系統高...
千里戈壁,盤馬彎弓。春夏之交的西北戈壁一片黃沙。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東部戰區陸軍第72集團軍火箭炮試驗拉開帷幕。 距離試驗基地50多公里外的指揮部內熒幕不停閃爍,敲擊鍵盤聲此起彼伏,各戰位人員嚴陣以...
2006年,吳集從計算機學院以優秀畢業生成績完成博士學業。此時,一所知名軍隊院校領導向他拋來“橄欖枝”:“來我們學校當老師,將來交個實驗室給你管!” 考慮再三,吳集還是選擇留在朝夕相伴的科大校園。然...
微機派位流程是什么樣子?系統是不是對每個孩子公平公正?如何才能讓孩子派送到心儀的學校?...... 7月4日,2020年長沙市城區小學畢業生升初中,聯合微機派位剛剛落下帷幕。相信不少家中心中仍有疑惑,...
“人的一生要有理想,精神要有依托。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有了理想,為黨的事業奮斗成了我的精神依托。”這句話出自一位有45年黨齡的老黨員,我國光子對抗研究領域知名專家、國防科技大學退休教授陸啟生。
6月23日,北斗三號衛星組網收官之戰圓滿結束,將開啟北斗應用的“新時代”。作為中國衛星導航重大專項,導航技術專家組組長單位國防科技大學北斗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科研難關。今天,一起走近國防科技大學北斗...
6月23日9時43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即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全球衛星導航服務將迎來中國北斗時代。 北斗從跟跑到并跑,再到實現超越甚至部分領跑,體現了中國科...
6月23日上午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遠海大洋,遠望6號航天遠洋測量船正瞭望無垠星空,靜待北斗“收官之星”飛天完成海上測控。 為了探索星空,必須征服大海。為追星而生的“遠望七子”,始終深情凝望蒼穹,協助中國航天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將中華民...
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國家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從新一輪國家科研體制改革后第一批15個重點專項525個重點項目中遴選出45個優秀科研團隊進行表彰。國防科技大學云際計算項目組位列其中,...
5月27日11時整,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全部成功登頂珠峰!他們在峰頂豎立覘標、安裝GNSS天線,開展各項峰頂測量工作。承擔本次航空重力測量任務的國產測繪儀器裝備正是國防科大智能科...
近日,在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際,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在京舉行,國防科技大學智能科學學院教授胡德文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由國家批準設立的一個重要科技獎項,是僅次于...
近日,第十六屆王大珩光學獎揭曉,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教授余同普因在強激光驅動高能粒子束、超短X/γ射線源和正電子束等基礎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榮獲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全國僅兩位青年科學家入選。
近日,國防科大參與研制的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在長沙磁浮快線上跑出了160.7km/h的速度,刷新了短定子磁浮列車的世界記錄;標志著我國中速磁浮交通系統已具備工程化應用條件。
一勤天下無難事,如果問世界上哪條路最長,科研人員肯定深有感觸。他們腳下從來只有短暫停歇,永遠走不到盡頭,日復一日的忙碌著、堅守著,這個“五一”國際勞動節,就讓我們將目光投向基層科研人員 跟隨他們的腳步...
面對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科學防疫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反復實驗和效果評估才能得出最優解。國防科大系統工程學院平行仿真團隊,攜手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湖南大學國家超算長沙中心、構建了一個不見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