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是王瑞顯嗎?您的快遞到了,請簽收一下。”一大清早,貴州畢節大屯鄉雅木小學校長王瑞顯就接到了來自快遞員的電話。
打開快遞箱,一張落款為“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春暉行動組”的卡片映入眼簾:“王校長您好,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這是我們的一點小心意,請您收下。祝大家平安健康。”
“孩子們,消毒液已收到,謝謝你們。你們也要注意做好自身防護。”王瑞顯打開手機,在“2020.1春暉行動組”的微信群里發了這樣一條消息。
江蘇南京,貴州畢節,相距數千公里,緣何會有這樣一份快遞?又為何有這樣一個微信群?
原來,早在今年1月18日,氣象海洋學院春暉行動組就已經去過這所位于大山深處的小學,給他們帶去了愛、溫暖與希望……
“哥哥,大山的外面是什么?”
從火車到中巴車再到步行進山,經過一天的奔波,行動組終于來到了位于大山深處的貴州畢節大屯鄉雅木小學。也正是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山路將這里的孩子們與外面的世界相隔開來。
“哥哥,大山的外面是什么?”
看著孩子們渴望的眼神,隊員們拿出手機,給他們翻看手機里的照片……孩子們童真的聲音、渴望的眼神,將行動組負責人趙熙的童年悄悄地拽了出來。
從畢節山區走出來的他,和這里的很多孩子一樣。割草、養豬、下地干活……每天放學后,他必須先干完這些,才有時間學習功課。
“我要為家鄉的孩子們帶去夢想、帶去希望,告訴他們用知識改變命運、改變家鄉,讓他們走出大山……”當得知學院“春暉行動”開始后,趙熙第一時間報了名。
“除了耳罩、手套、文體用品外,我們還給孩子們設立了獎學金,援建了圖書室。我們不光要幫助他們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還應當幫助他們打開一扇眺望春天的窗戶。”學員大隊副大隊長邵小芳的話語中帶著媽媽般的深情。
“春暉圖書室”建成后,老師在圖書室里指導孩子讀書
隊員為學生分發禮物
隊員幫助小學生戴上帶來的手套
“挑著擔子,背負希望。”在小學校舍的圍墻上,這八個大字格外醒目。越是條件艱苦,越是要用知識改變命運、走出大山。這是學校對孩子們的期許,也是隊員們想給孩子們播種下的夢想的種子。
事實上,這顆種子正在悄然發芽。一聽說“春暉行動組”又來了,就讀于縣中學的高一學生陳雨童忙不迭地想趕回小學,來看看一直給予她幫助的哥哥們。2016年夏,“春暉行動組”來到雅木小學,與10名學生建立了長期幫扶關系,陳雨童就是其中之一。從此,陳雨童每個月都會收到一張500元的匯款單,匯款人的姓名永遠是“氣象海洋學院”。
“雨童,你要好好讀書,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家庭的命運,我們會回來看你的。”臨走前,隊員們對陳雨童鼓勵道。
“哥哥們,你們放心,我一定努力,走出大山,成為你們一樣的人,用自己的愛心回饋家鄉。”
多年的陪伴,行動組成員們打開了孩子們的心房,讓走出大山的愿望融入孩子們的生命。令人欣慰的是,陳雨童終于考出了大山,去縣里最好的高中讀書,成績名列前茅。
一雙破洞的“abibas”鞋
來到小學的第二天,隊員們用帶來的蛋糕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一場集體生日。“哥哥,我可以再吃一塊么?”怯生生的話語,來自一個叫蘭梅花的小女孩。“當然可以!”王思鳳將蛋糕交到蘭梅花手中那一刻,他哽咽了……
集體生日
一件略顯單薄的外衣、一條沾滿泥水的褲子、一雙已經破洞的“abibas”的鞋,這就是蘭梅花全部過冬衣裝了。“這是爺爺去年過年買給我的”,談到這雙鞋子,蘭梅花說道:“開始的時候很新的,不過現在漏了洞。”
“在我原來的印象里,聚會上的蛋糕是用來抹的,鞋子是用來比的,可一塊蛋糕卻讓這里的孩子覺得那樣幸福,一雙鞋子能讓他們走過春夏秋冬。”回想起自己的“月光”生活,王思鳳臉上有些發燙,他告訴自己,回去后得改變些什么。
有同樣想法的不僅王思鳳一人。“擁擠的堂屋,破舊的桌椅,沒一件像樣的家電,唯一的裝飾就是滿墻的獎狀……”眼前的場景與孩子們燦爛的笑容讓家訪的隊員們一時語塞。“一路家訪,我們一路沉默,心里堵得慌。原來我們身邊還有這么多人需要幫助。” 隊員陳志秀在日記本里認真地寫道,“一次春暉行,一生春暉情。”
“學員們幫助大山里孩子的同時,自身也在接受教育。這種‘精神洗禮’,可能比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更真切、更有效果。”談及春暉行動的初衷,該院政委劉輝這樣說。
隊員去學生家中家訪
雷鋒精神在一代代傳承
一條條崎嶇的山路,近兩百雙渴望的眼睛,四千公里的約定,長達八年的堅守……這是春暉行動組隊員武望江朋友圈里的一段文字,這也是氣象海洋學院八年來傳承雷鋒精神、矢志愛心接力的真實寫照。
走進氣象海洋學院的“海天課堂”,翻開歷次“春暉行動”的資料可以發現,八年來,“春暉行動組”累計行程近30000公里,捐贈圖書10000余冊,建立春暉圖書館5個,捐贈課桌椅、餐桌椅近千套……
歷年“春暉行動”計劃
多年來,氣象海洋學院從未停下他們前行的腳步。不僅是春暉行動,由該院于1992年始創的“雷鋒常駐夫子廟”雙擁活動現已成為南京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每逢周末,在夫子廟景區、街道敬老院和南京南站等,氣象海洋學院的官兵總會如約而至,而該院也多次被評為“南京市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有功單位”。去年,該院學員大隊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學員二隊團支部也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
“雷鋒常駐夫子廟” 為群眾提供氣象咨詢
從紅肩章到一道杠,從“春暉行動”到“雷鋒常駐夫子廟”,氣象海洋學院代代官兵對雷鋒精神的追尋從不曾減弱半分,為民服務的真情不曾下降絲毫!弘揚傳承雷鋒精神,他們一直行動著……